翁城,我们来了!但见此地:山川秀媚,土地肥沃,民风淳厚,人物磊落……我们行走,我们看见,我们阅读,我们感受,我们沉默,我们呼唤,我们耕作,我们收获。行走美丽中国,助力乡村振兴。即日起,本院特推出“翁城日记”,用志其事,以壮我行。
上午,“翁城八景”主题展览系列活动之刘释之吟诵分享会,在翁城肉菜市场举行。活动当然是成功的。这个所谓的成功不在于刘释之的吟诵有多么好,而在于只要他在里边吟诵了,我们就必然成功。一早就看到颜长江在朋友圈转发我们相关微信时的留言:在肉菜市场吟旧诗,有派头。
后来刘释之又提出来要在尚同中学、1号粮仓搞。我说我并不感兴趣。只有在菜市场这种特别有人间烟火气、特别违和、特别杂乱的地方办,才能够称之为当代艺术。我不太认同一些人的理解,就是我们在菜市场搞这样的活动,是为了传播古典文化,提高群众审美。不应该这么理解。在菜市场举办这样的活动,我们正真看到许多眼睛,充满惊异。为何会惊异?不知道。以前从来就没在这样的地方,举办过这样的跟他们生活绝对没关联的所谓的文艺活动。由此激发了他们的诧异之心、惊讶之感,也由此开启了一个大家互相沟通、互相交流的契机。假如在尚同中学搞,应该是单向的传播。这个跟我们在翁城肉菜市场做活动的初衷是不一样的。我们并不觉得刘释之的“翁城八景”就一定比猪肉老的一块猪肉要“高尚”、要“有格调”。它们虽然风牛马不相及,但是对它们的主人而言,都是他们内心里面最能获得慰藉及期许的一个物事。
上午现场很热闹。翁源电视台派了记者过来跟拍,我们也请了摄像师过来录像。本人也录了一些片段。将来剪成一条短片,就可以在翁城农耕文明艺术馆里面展出,这应该是有意思的。有意思的不是“翁城八景”,而是这些卖鱼的、卖肉的、卖菜的、卖鸡蛋的、卖豆腐的,——总之是肉菜市场里的各方朋友,他们的眼睛,他们的表情。
中午和小罗修订了各种展标。一度有想法要把英文给去掉,后来还是决定保留。我们对英语不是很了解,但是为何需要加上呢?因为我们要营造一种语境,营造一种氛围,可以在更大范围里边做沟通、交流的氛围,在这样的场域里边,我们也希望可以启发村民:他们能够拥有更多的可能性。我相信我们的英文翻译肯定存在许多问题,特别希望我们大家能够指出来。无论如何,这个形式实在太重要,所以还是保留了英文。真的不是为了装逼。
下午和朱海文又到坝子余,去完成昨天开工的雕塑大样。这个作品题目实际上不叫太湖石,叫“翁城诗亭”。艺术馆有个凉亭,我们想把雕塑陈其内。我们这个假山,完全是“假的假山”。
弄起来不亦乐乎,后来上雕塑泥,所有人都过来帮忙,很热闹。该上的泥都上了,让大家都退开,我来对它进行收拾,做法很简单,就是完全用大写意的手法来挥写——真的就是大动作挥写,动作幅度之大,类王忠勇写书法。最后出来的作品应该是厚重的,痛快的,情绪极其饱满的。
里边农民不断走来走去,他们都伸出大拇指,说好看。这是客气话。我们在这边工作那么长时间,早已经跟当地老百姓建立了深厚感情,他们在鼓励我们。至于他们是不是真的看得懂,有时候真的不能太在意。假如我们所有的作品都是在迎合他们的眼光、口味,那艺术家他们的工作是很不负责任的。艺术家应该营建氛围,制造惊喜,从而引发兴趣,之后激发沟通交流,这是一件艺术作品很重要的价值。
下午,小王老师去翁城镇中心小学去开展诗歌讲习活动。翁源电视台也派人过来和我们对接,商量如何在翁源的文化建设里,发挥好诗歌的作用。
陈德道说诗歌讲习活动意义非凡,影响的可能是一两代人。认识很到位。我之前说过,诗歌教育是灵魂教育、文学教育、艺术教育,真的很重要,我们也庆幸有这么一个抓手,来把在翁城的事情不断做深做透。
虹姐下午跟陈德道去挑石头、漆石头。还是春耕时节,特别难找到人手来帮忙。石头不多,也不大。我相信用五种颜色把五个石头都漆了,没有一点一丝缝隙地漆了,一种特别纯粹、特别闪亮、特别圆满的状态,一定会出现。更重要的是,它会形成一个大家愿意在这个地方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场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