伍爱群很忙。除了本职工作,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基层调研。作为全国政协委员,他甚至从不缺席虹口区两会和上海市两会,在一线聆听最接地气、冒热气的咨询;作为上海航天信息科技研究院院长,他除了关注高大上的科创等话题外,每年也有提案关注基层治理。
“民生无小事,基层是老百姓感受度最强的地方。”伍爱群说,既要胸怀“国之大者”,也要心系“民之所盼”,在调研中察觉缺陷,从根子上处理问题,才能提升履职的含金量,更好践行“为国履职、为民尽责”的使命担当。
去年,伍爱群一共递交了15件提案,其中2件《关于快速推进我国超大型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建设的提案》《关于加快上海数字化燃气预警系统技术应用研究的提案》关涉基层治理。他表示,这两件提案都得到了承办单位的重视和办理,一些试点安排已在计划中。
此外,伍爱群还热情参加一线调研,深入上海各居民区、长三角乡村等。其中,一次赴老旧小区开展实地调研的履职经历令他印象非常深刻——在走访中,他发现由于小区缺乏电动车集中充电区域,飞线充电、楼道内充电等安全风险隐患屡禁不止。但要杜绝这一现象,需要“疏堵结合”。于是,当天他就搜索有无参考性做法,发现上海有个老旧小区安装了智能充电柜,相比充电桩,充电柜占地面积小,还能够同时为好几辆车充电。但没有现场就没有发言权,他之后又实地走访确认,向居民了解智能充电柜的使用情况,才决定将这一做法推广给此前走访的小区。但是没有想到,居民们对此却顾虑颇多,主要是担心智能充电柜会有爆炸风险。为此,伍爱群又专门前往该小区,与社区干部、居民代表召开沟通会,回应大家担心的问题,并从科学角度将智能充电柜的原理剖析厘清。很快,在他的推动下,该小区试点新建了两组智能充电柜,基本解决了居民充电难的问题,也避免了安全隐患。
而在另一个公共空间非常有限的老旧小区,他在走访中了解到,居民既有停车需求,又有晾晒需求,还有充电需求,但在既有条件下都不能满足。他和几位政协委员集思广益,最后找到了一家可定制“共享充电桩”的单位。在居民区党总支的沟通下,居民们很快见到了这个新鲜事物的落地:一个铁架子,带着可伸缩雨篷,既是晾衣架,也是充电桩。当下雨时,可以把雨篷撑开,为电瓶车充电挡雨;当天气晴朗时,可以把雨篷折叠起来,方便居民晾晒衣服。充电、挡雨、晾晒,一举三得,得到居民点赞。
去年,伍爱群收获了“第十四届上海市决策咨询成果奖二等奖”“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”等荣誉。今年全国“两会”召开在即,他也精心准备了多份提案,其中也有两件关乎基层治理,并将从机制体制改革方面出发,筑牢城市安全运作根基。一件是《关于快速推进我国基层应急消防体系改革的提案》。在前期调研中,他发现需要加快构建基层应急消防工作体系,特别是要全面构建扁平化指挥体系,逐步提升基层消防工作上的能力和水平。另一件是《关于深化诉源治理构建新型社会综合治理体系的提案》。他建议,在发挥“枫桥经验”时要充分结合本地特色,不搞“一刀切”的经验复制,更好地让矛盾纠纷在诉讼前先经过地方各级化解,真正调动源头力量加强源头治理。他还建议通过司法大数据赋能,通过数据碰撞、结果对比、趋势变化分析等预警金融商事风险、社会矛盾等,形成社会治理类司法建议,为科学决策提供助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