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棚

人居环境再提升!香洲以“绣花”功夫编织宜居画卷

2023-12-19 17:53:44    发布者: 雨棚

产品详细

  “我在前山河住了十多年了,第一次看赛艇比赛,景色好、天气好、心情好。”住在前山河畔的王叔伸出大拇指。

  近年来,珠海市香洲区持续开展综合治理,前山河水质显著改善,已成为极具发展的潜在能力的文旅融合之地,充分展示了珠海生态之城的魅力。

  涉水治污、环卫清扫、园艺修剪、市政路灯、交通提升……城市管理工作遍布每个角落,服务着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。乘着实施“百县千镇万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程”的东风,香洲区聚焦人居环境提升,用好“绣花”功夫,雕琢城市品质,让民生愿景成为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幸福实景。

  珠海“母亲河”前山河发源于中山市五桂山东南麓,是主城区香洲区唯一的河流。20世纪八九十年代,由于城市扩张、人口增加,前山河水质受到污染,垃圾漂浮、异味恼人,让附近居民深受其扰。

  2019年以来,香洲区委区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,举全区之力推进前山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。经过2019年的应急攻坚、2020年的系统治理,前山河石角咀水闸国考断面水质2020年平均达地表水Ⅲ类标准,5条黑臭水体通过“长制久清”省级评估。

  2021年,香洲区启动前山河流域综合整治(珠海市城区污水治理综合整治提升工程)项目(二期)和凤凰排洪渠范围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,并谋划推进白沙排洪渠范围水环境综合治理,拟在全区打造碧水生态体系。

  此外,香洲区快速推进污水管网新建、改建工作,提高污水处理效能。2023年,香洲区计划新改建污水管网45公里,截至11月底,已新改建污水管网71公里。

  水环境综合治理是“持久战”,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维持日常运转。据统计,今年1-11月,香洲区完成管网巡查约72379公里,清理疏通检查井26514座、雨水口90550座;清理疏通雨、污水管道(渠)约886公里;打捞清理淤泥6897立方米;完成更换井盖1748套,安装防坠网3961个。

  通过持之以恒的涉水治污攻坚破难,前山河水环境实现了蝶变。华灯初上,经过一天辛苦劳作的人们纷纷聚集到前山河畔,享受灯光映衬下的美妙河景。人水相依,写就香洲流动的美丽……

  城市里纵横交错的背街小巷虽不起眼,却紧贴市民生活,反映着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。

  在香洲区翠香街道翠香社区,有一条长80米的金菊巷,这是一条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幽静小巷,也是周边居民往来镜新二街和翠香路的便民通道。虽是捷径,但金菊巷年久失修,下雨天更是坑坑洼洼、污水横流。“在改造前,周边居民宁愿绕远路,也不愿走这条小巷。”家住翠香路120号的秦叔说。

  近年来,香洲区积极推动背街小巷改造提升。翠香社区联合施工方对金菊巷进行勘察,通过更新管网设施、路面硬底化、翻新墙面、加装路灯对该小巷做改造。如今,改造后的金菊巷变得明亮平整,再次成为周边居民的出行要道。

  在香洲,像金菊巷这样破茧重生的小巷还有许多。位于湾仔街道作物社区的沙井路是一条狭窄幽暗的小路,路灯常年缺失,周边居民出行十分不便。今年5月,经过摸底排查、居民反映、专业勘察,充分研究线路走向和电源接驳等问题后,作物社区在沙井路47号旁顺利加装路灯,照亮居民回家的道路。

  小路灯点亮大民生。香洲区印发《香洲区背街小巷路灯照明提升工作方案》,积极采取维修改造路灯、提升路灯亮度、新增路灯数量、升级照明基础设施等措施,督促解决背街小巷照明黑点,对路灯设施整体老化、灯具设计功率低、光衰严重以及未安装路灯的背街小巷做改造提升,本年度已完成65条背街小巷路灯提升工作。

  一个个四色分类垃圾桶、一句句耳熟能详的标语、一辆辆贴着标识的垃圾转运车……走在香洲的街头巷尾,垃圾分类的新风尚正深入人心、融入日常。

  金域廊院小区是前山街道家喻户晓的“高幸福感小区”之一,共824户,有8栋住宅楼。在1栋居民楼的绿地旁,能够正常的看到一个生活垃圾分类定时投放点,分类亭周边用绿色植物装扮,配备了硬底、公示牌、雨棚、灯光照明、洗手盆等“标准七件套”,方便居民分类投放。

  正确地分类投放、收集、运输、处理生活垃圾,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。

  为健全镇街生活垃圾收集分类运输体系,香洲区正在开展“两网融合”体系研究,该项目最重要的包含香洲区现状垃圾收集站改造提升,还涉及中大型垃圾转运站建设及香洲区智慧环卫管理平台系统改造。通过系统统筹、硬件升级、机制调整等,让香洲区垃圾分类运输体系得到质的飞跃。

  另一方面,为提升家庭厨余分出率,规范垃圾清运行业,解决小区垃圾清运噪声扰民、垃圾满溢等问题,9月1日,香洲区于翠香街道兴业社区开展提升厨余垃圾分出率试点工作。

  试点工作开启后,兴业社区家庭厨余垃圾量慢慢地提高,社区物业采取自送或聘请有资质的清运企业运输生活垃圾,采取运桶的方式来进行垃圾运输,解决了垃圾随意抛撒、污水地漏、市场监管不到位等问题。该试点工作规划于12月底在翠香街道全面推广。

  随着城市中心向外拓展和小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,交通拥堵的问题愈发受到市民关注。

  根据《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〈珠海市中心城区交通综合治理三年(2022-2024年)行动方案〉的通知》,今年香洲区继续开展中心城区交通治理工作,提升中心城区路网整体运行效率,改善市民出行品质。

  “系统改善交通出行环境”被列入2023年珠海市十件民生实事。本年度列入十件民生实事的12处拥堵节点中,共有9处节点工程由香洲区负责实施。目前,香洲区已完成石花东路(九洲中学段)、梅花路、昌盛社区等5处节点治理,香洲区人民医院等2处节点已接近完工,剩余2处节点整治正加紧推进,力争按计划年内完成全部项目实施,切实改善拥堵节点交通情况。

  在打通“次支”路网方面,香洲区优先解决新建学校、医疗机构、住宅区出行及市政道路配套需求,本年度正推进17条断头、半幅路及粤海中路等人行天桥建设工作,通过补完佛仔街、海印又一城东侧道路等半幅路,打通拱前街、朝蓬街等断头路,让主城区交通“舒经活络”。

  停车问题也备受市民关注。据悉,香洲区成立停车难攻坚战领导小组,全面推动香洲区主城区停车难攻坚工作,年内将新增不少于10000个停车位。湾仔街道连屏社区急群众之所急,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,将村内市政道路和集体闲置地块改造出600余个停车位实施围闭停车收费管理,从源头上缓解了群众停车难的问题,同时盘活集体沉睡资源,为村集体创收。

  今年7月1日起,“港车北上”政策正式实施,成功预约后的香港机动车可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驶入广东。作为港珠澳大桥在珠海的落脚点,香洲区也是“港车北上”“澳车北上”的首站,区域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。

  为保障港车澳车在香洲的行驶顺畅,香洲区联合珠海交警对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(人工岛)周边道路交互与通行标志及设施实施综合提升,目前已完成口岸人工岛40余处标识标牌升级完善工作。

  此外,针对港车、澳车车牌识别难问题,香洲区积极协调各停车场经营单位快速推进设备升级工作。目前,区属国企管理的56家停车场已完成车牌识别系统升级,其余1232个停车场中,已有394家完成车牌识别系统升级、525家配备24小时保安、219家扫码可进入,总计1161家停车场可供港车、澳车便捷进入,覆盖率达到94.24%,切实改善港澳车主停车体验。